公路交通噪声治理措施
公路交通噪声的防治可以从声源、传播途径及受声点三个关键环节采取多种措施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1)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设置降噪路面。降噪路面(或称多孔隙沥青路面)是在普通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通常在15~25%之间)的沥青混合料。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2~3dB。该方法的优点是:由于混合料孔隙率高,不但能降低噪声,还能提高排水性能,提高雨天行驶的安全性。主要局限性是:耐久性差,对集料和粘结料要求高;使用一段时间后,孔隙易被堵塞而降低降噪效果。加强交通管理。车辆是交通噪声的主体,大型货车所产生噪声高于较小客车,密集车辆容易形成群集噪声。此外,车速越快,噪声越显著。因此,适当管制重车百分比及控制行车速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噪声。此外,对车辆的降噪改造亦可减少车体自身的噪声强度。
2)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种植降噪绿化林带。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声,但其效果有限:只有草皮、灌木和高大的阔叶林交错种植,且总长度大于50m时,才能有2~3dB的降噪效果。建造隔声屏。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设置的由密实材料构成的声学障板,称为隔声屏。声波传播遇到隔声屏时产生反射、透射和衍射等现象。隔声屏的作用就是阻止直达声传播、隔离透射声、明显削弱绕过屏障边缘的衍射声,从而在受声点侧形成声影区,令噪声强度明显降低。隔声屏按其结构外形可分为:直板式、圆弧式、悬臂式、半封闭式、全封闭式等;按降噪方式可分为:吸收型、反射型、吸收—反射复合型。由于隔声屏的类型各异,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设计隔声屏时应根据受声点对声环境的要求、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自然地理环境来合理地选择外形和材料。隔声屏具有节约土地,降噪明显,美观漂亮等特点。从地产开发商和用户的角度出发,隔声屏是一个最直接有效的隔声措施。经科学设计的隔声屏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可达10dB(A)以上降噪效果。
3)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安装隔声门窗也可以有效地改善声环境。隔声窗的隔声量大小不等,通常比普通窗要高10dB以上,最高计权隔声量大于45dB。其优点在于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隔音效果好。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通风隔声窗的安装影响建筑物外观,降低其美学价值;不利于室内通风换气和采光,这一点在我国南方酷热潮湿的气候尤为不利,且存在安全隐患。
4)针对整体交通状况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建设桥梁、环线、轨道交通设施以达到客运货运分流,同一目的地多线选择行进路线以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同一道路上的车流量,已到达降低交通噪声的目的。
5)对民众进行环保及交通法规的通识教育,从提高公民素质角度减少杜绝不良驾车乘车习惯。交通管理部门要组织广大司机学习国家有关汽车降噪的有关法规, 提高其控制交通噪声的环保意识。环保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及报刊等宣传方式, 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宣传噪声污染及其危害, 大力普及环保知识, 让全社会的人都来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 这也是控制噪声污染、提高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摘自:《交通噪声环境规划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