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优先发展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来源: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作者: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作者:谭复兴 张全福 翁梦 日期:2009-8-20 7:49:54   [ 打印本文 ]
更多
核心提示:上海不能再把轨道交通看作一项只能在远期才能见效的工程,而应把它作为一项近期的、迫切的建设任务,突破常规,实施跨跃式的建设战略,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

1、城市交通的迫切需要

目前, 上海市中心区的公交客流已经非常大, 公交车流的密度已非常高, 因而在中心区再要扩大公交汽电车的运能已经非常困难。而这一地区恰恰又是最需要公共交通的地区, 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因此根本的途径是在这一地区发展道路外公共交通, 即轨道交通。其次, 城市不断扩大, 城市边缘地区, 如中原地区、漕河泾地区、浦东新区等同城市中心的联系单靠地面公交在出行时间上也很难令人容忍。此外, 近年来为了改善交通状况, 市府虽已投入了大量资金, 建设了许多工程, 但这些工程的交通总容量年增长率只在3 %~ 5 % 左右。何况每项交通设施的建成只是缓解了点、线上的矛盾。只有当这些点、线足够形成系统 网络 时, 才能根本上缓解面上的矛盾。这就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更长的时间。但当前交通量的增长率却大大高于上述交通容量的增长率。如: 近年来机动车的年增长率平均在12 % 左右, 而1993 年则高达近20 % ; 又据有关部门的实测和预测, 1992 年的公交日均客运量为1 603 万人次, 2000 年将高达2 810 万人次, 平均每年递增7. 3 % 。因此, 交通状况只能是局部改善, 而整体上则是日益恶化。这是大家都亲身感受到的现实。再据有关单位提出的轨道交通建设计划, 2000 年建成地铁1 号线的莘庄至上海站以及2 号线的中山公园至浦东龙东路, 营业线共长约35 km, 日均客运量约为215 万人次。地铁的这一运能还不到届时公交客流增加量的四分之一( 仅占公交总运量7% 多一点) 。由上可显见, 上海城市交通日益增加的需求远远大于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进程, 必然造成“ 旧帐未清, 又欠新帐”的局面。因此, 上海不能再把轨道交通看作一项只能在远期才能见效的工程, 而应把它作为一项近期的、迫切的建设任务, 突破常规, 实施跨跃式的建设战略, 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

2、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上海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是建设成为“ 一个龙头, 三个中心”的 现代 化国际性大都市。那么, 其城市形态与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也必须符合国际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 上海在这方面, 尤其在交通设施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当前世界上的一些国际性大都市都已建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公交汽电车等为辅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其轨道交通的线路总长度都在1 000 km 以上, 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公交总运量的70 % 以上[1 ] 。而上海目前仅有16 km 地铁; 人均道路面积仅为2. 9m2, 还不及东京的四分之一, 伦敦的六分之一, 纽约的十二分之一。上述差距表明, 上海的交通基础设施与上海到2000 年要初步成为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中心之一的框架, 到2010 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中心之一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极不相称。因此必须采取跨跃式的发展战略, 否则不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改变这一面貌。

3、轨道交通是走出交通困境的根本出路

上海交通的根本矛盾是“ 人多、车多、路少”。解决这一矛盾的简单办法是多修路。然而, 即使将现有道路面积增加一倍, 仍然不足以解决交通拥塞的状况, 何况增加地面道路交通也是困难重重。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占地少、准时、安全、无废气污染等优越性。其中特别是前两项的效益尤为显著。一条车道上如行驶轨道列车, 每小时能运送6 万人次以上, 其运能是一条通行小汽车车道的20 倍以上。因此国内外专家都把它看作是解决城市交通 问题 的最佳选择和根本出路, 加以大力发展。对于市区建筑、人口和交通均十分密集的上海更应如此。何况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起步已晚, 因此更应采取优先发展、超常发展、跨跃发展的战略, 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 使上海的交通问题尽早得到改观。
 
摘自:《上海近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策略探讨》作者:谭复兴 张全福 翁梦

标签:上海 优先 发展 轨道交通 必要性 城市交通 顶部

上一篇:上海近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对策
下一篇:欧洲居民因城市交通噪音污染而伤透脑筋
声屏障信息门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作者: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sooooob.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www.sooooob.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www.sooooob.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18695712058 或 cnasc@qq.com 龚先生)。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 2009-2013 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版权所有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会员条款
商务合作:18650329114 龚先生 | 中国最专业的交通噪声综合治理门户网
福州音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 闽ICP备09000716号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