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兆伦是夹城里的拆迁户,即将搬进红星路东侧、太湖大道北侧的新纺地块安置房。前不久,他和儿子查看了已竣工的新屋,发现三楼的这间房子正对着红星路,噪音很大,“用手机一测,高时有七八十分贝”。昨天,在咨询活动现场介绍难处时,许兆伦坦言:自己一大把年纪,这么吵的环境,晚上肯定难以入睡。他提出,能否借鉴高架桥上装遮音板的方式,尽量降低噪音对今后生活的影响。
据了解,城市区域环境噪音的国家标准规定,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噪音最高限值白天为55分贝,夜间为45分贝。对于许兆伦这种现象,市建设部门人士表示,虽然新建住宅建筑的环境噪音控制都应该符合国标,但涉及紧邻十字路口、公交站台等特殊地段,还需要作个案分析、妥善处理。在这方面,目前的规划尚是盲点。
细心的市民注意到,近年来,我市的高架道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在途经居民区、学校、行政机关等场所时,配套布设了不少用于消弭噪音的声屏障。业内人士表示,这类措施也可考虑引入路边居民区的声环境防护,同时要制作得巧妙,避免成为破坏城市整体形象的突兀败笔。
有专家指出,在噪音污染渐成城市顽疾的现阶段,新建小区的环保配套设施规划应尽量具体化。目前不少区域是先修路再造房,如何在嘈杂的大环境中让市民享有相对安静的居家生活,这是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必须直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