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阳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迅速增长的交通需求与城市交通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交通干道负荷严重,交通拥挤状况逐步加剧。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在2001年仅6.5万辆,到2008年则增加到39.4万辆,年均增长近30%。
贵阳市委、市政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式方式中,始终将城市建设作为发展的关健点,用创新思维、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来勾画大蓝图,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打造城市特色。
贵阳市在编制2007—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中,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布局结构。预计到2020年市域常住500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中心城区城镇人口320万人,建设用地300平方公里。
贵阳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不仅能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也是引导城市功能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和城市规划的实施,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据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刘朱介绍:“轨道交通在众多交通方式中具有无噪声、无污染、准点、载客量大、占地少,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等诸多优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符合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集约使用土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符合贵阳市建设低碳城市的要求。”
据了解,贵阳市规划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度139.3公里,设车站81座,其中换乘车站8座。据规划,至2020年,该市中心城区公交方式(含轨道交通,不含出租车)出行比例达到35%—38%,中心城区两大服务中心(老城区、金阳)与周边其他片区、组团之间实现机动化方式30分钟内通达,90%以上的居民单程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红卫告诉记者:“下一步,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将按照项目审批程序,尽快办理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报告、招投标等前期手续,开展全面动工各项筹备工作。力争在2015年以前完成总长度为56公里的1号线、2号线的建设,初步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贵阳市的加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王新伟、实习生:吴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