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保荐的绿创声学IPO申请终止审查,知情人士透露“材料不全所以撤回”
理财周报IPO实验室研究员 田小蕾/文
这段时间,张峰一直没有闲着,忙着在证监会和各个相关部门奔波,很少在办公室,他在为北京绿创声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创声学”)重新启动上市准备材料。
张峰是绿创声学董秘,一个月前,他从证监会那里拿回了申报材料。1月18日,证监会决定终止对绿创声学IPO申请材料的审查。
据了解,担任绿创声学本次IPO的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签字保代王东梅,会计师事务所为大信,律所为星河。
从2009年开始,绿创声学就开始着手准备IPO,总裁姜鹏明曾希望公司能在2010年成功登陆创业板。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拼搏了近三年的绿创声学最终决定暂别上市梦?
10%行业空间有限
“材料不全所以才撤回来。决定撤回申请是公司和保荐机构共同协商结果,后续规划还在研究中,还没定下一步该怎么做。”绿创声学知情人士说。
作为一家专门从事噪声综合治理高新技术环保企业,绿创声学主营业务是销售降噪产品、噪声治理工程承包、降噪技术服务业务,其中销售产品在2010年为公司贡献了1.2元收入,占当期总营收70%。
在降噪领域,目前还没有一家公司实现上市。
“做降噪产品企业想要上市很难,”上海一家从事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企业的经理王先生说,“做的再好营业额也不会很大。一般在2个亿左右。像绿创声学这样在降噪行业排名前三的公司,除非有高铁这种大单子,否则也很难超过4亿营业额。”
绿创声学总裁姜鹏明在2008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希望公司未来5年内能达到“几十亿”的规模。而实际情况是,2009年到2011年上半年,绿创声学营收分别为8489万元、1.7亿元、8164万元。三年已过,“几十亿”的目标远在天边。
“因为缺乏刚性需求,市场空间还没有打开,”北京一家做降噪减震公司经理黄先生说,“问的多做的少。大家对做消声企业有顾虑,不相信效果,而且嫌成本太高。家居装修如果用隔音材料,要多花3万块钱左右,电塔则动辄几十万。”
业内人士普遍反映,噪声污染不像水污染、大气污染后果严重,虽然国家有明确控制标准和惩治措施,但民不报官不究,所以工厂敢蒙混过关。他们会寻找廉价的隔音方法。比如用200块钱一平米的彩钢板来代替1000块一平米的隔声板。
环保行业杨姓分析师指出,虽然十二五规划要在环保行业投入3.4万个亿,但目前环保市场,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处理占据90%市场需求,只给噪声污染处理留下10%的空间。
而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无疑以专利技术为上。绿创声学拥有中国、美国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从数字来看,实力可谓雄厚。
但上述王先生指出,绿创声学专利技术含量不高,可替代性很强,大多属于在别人技术上稍作改造。比如说绿创隔声窗包含专利技术大多能找到其他材料来代替,从而达到相同的降噪效果。
中信建投辅导三年未果
2009年,中信建投王东梅开始入场绿创声学进行上市辅导。长达三年的心血或将徒劳?
证监会网站显示,王东梅于2005年加入中信建投投行部,现任执行总经理,此前曾任职华夏证券并购部10年之久。
今年的王东梅并不顺利,她的另一单IPO——中汽院股份,经历了暂缓表决,最终于今年1月6日成功过会。加入中信建投后,她参与了七星华创、奥克化学、北京银行IPO保荐承销。这些项目从受理到上市历时最长不超过两年,而北京银行仅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另外她还做成了一单非公开增发项目。
2004年实行保荐制以来,中信建投在IPO市场上并不活跃,至今只做了29单项目,平安和国信则分别有116单和112单。不过,在证监会公布的500余家申报企业中,中信建投承揽主板和创业板项目分别14个,其中不乏大项目,城商行就达3家。
绿创声学的坎坷也许出乎她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