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种情况一年四季都有,只不过到了夏天,很多人不得不开窗睡觉,汽车鸣笛就显得格外讨人嫌。城市的人口密度这么大,生活的空间相对缩小。大家挤在牛角尖里,很多人又有了一架可发噪音的机器――汽车,如果不及早治理,听觉污染势必造成一个半聋的社会。近年来太原的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每天有好几百辆新车入户,伴随而来的交通噪声污染环境现象日益突出。虽然政府早就规定市区内主要街道上禁止鸣笛,并在路面上设置了多处禁鸣标志牌,但效果甚微,多数司机对禁鸣标志牌视而不见。
昨天上午8时,长风大街和平阳路交叉口,由于正处于上班高峰期,各种汽车噪音此起彼伏。绿灯刚刚亮起,处在最前面的一辆捷达车刚一启动便熄火了,司机正准备重新打火,排在后面的出租车便按起了喇叭,紧接着,后面很多车辆的喇叭声接力一般响起,足足响了20秒钟。到达体育路口时,一辆公务车在道路拥堵的情况下,响起了粗暴的喇叭声,强迫其他车辆让道后,开到逆行道上,试图冲出重围,但其行为造成了更严重的拥堵,许多司机和行人为之侧目。
诗人库伯说得好:吵闹的人总是理直气壮。司机鸣喇叭有许多原因,有的是提示行人,有的是违章,还有的是无意识或习惯性鸣喇叭,尤其是稍微一堵车,喇叭声更会响成一片。司机乱鸣喇叭,不仅是公德意识的缺乏,更是违法违规的行为。
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于如何治理机动车噪音,以及噪声标准都有详细规定,当噪声超过标准时,公安部门有权予以警告和处罚。但在实际生活中,交警部门在整治汽车噪音过程中会遭遇取证难的问题,一般司机都不会当着交警的面按喇叭,而在连贯车队中,驾驶人就算按了,交警处罚时也很难取证,很多司机就是不肯承认,停车调查还会影响路面交通。
许多国家和地区治理噪声的“利剑”就是对违法行为严罚,我们应予借鉴。环保法规宣传不到位,也是汽车噪音难治理的一个盲点。很多司机根本不知道按喇叭也会违法。我建议把如何按喇叭作为司机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位朋友曾在东京生活了半年,他说自己在那里听到过商店的叫卖声、行人脚踏声、自行车的铃铛声,甚至是红绿灯的警示信号声,但基本上没听到过汽车喇叭声。虽然东京都涵盖23区,共容纳2000万人,车辆为数也不少,就连重型机车也随处可见。但奇怪的是,很少听到有人按喇叭。
没有车鸣喇叭,一方面是司机自觉,不会遇到一点情况就按喇叭。另一方面是,没有行人闯红灯,没有车违章变道,没有非机动车上机动车道,自然也就不需要按喇叭了。当地朋友对他描述的太原乱鸣笛的现象很不解:塞车就当是排队好了,鸣笛有什么用啊?而且按喇叭可是会影响生活质量,且容易让人心浮气躁,寿命也会缩短。
自开车上路以来,我在一种情况下会鸣笛:向为我让路的后车致谢。虽然是出于礼貌,可它毕竟还是噪音。日本人在这方面有了新的发明:用于临时停车的“双蹦灯”正作为表示“谢谢”的行车用语在东京迅速流行。
想想看,在交通拥挤的高峰期,大家都在驱车赶路,我打了并线灯并了进来,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后车的行速,以这种简便的方式(因为在车行进中我没有余暇打开车窗向人家摆摆手致谢)谢谢对方,人家内心中会感到一丝温馨,一丝惬意。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在静悄悄中进行,不曾骚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