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公路环保的发展动态

来源: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作者: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日期:2009-3-10 7:39:03   [ 打印本文 ]
核心提示:在噪声治理方面,一般在选线时就充分考虑到医院、学校、居住区和办公区等噪声敏感点,尽量绕开,并走城市的外围。实在无法避绕时,则采取隧道、声屏障、低噪声路面等措施,防治噪声污染。当房屋距公路较远时,声屏障往往采用土堤式,上面种植花草,使墙体融入大自然,既保护环境,又价格低廉。美国1975年就编制出版了《声屏障设计手册》,并开发了相应的设计软件。

  发展简史

  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意识到了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开始在公路边坡进行草皮种植等试验。五十年代后,随着高速公路的大量兴建,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此美国等国家开始制订法律要求新建公路必须进行环境保护和绿化。七十年代末,欧美已基本建立公路环保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在公路的规划、设计、施工与营运各阶段都考虑到环保因素。

  现在,发达国家在公路网规划初期就同步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再通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景观设计、环境恢复与治理形成了一整套的公路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模式。

  在整个公路建设中充分体现“环保优先”原则,采取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并且在公路规划、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环境调查、环境治理和环境评价程序。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保障。

  拿美国来说,交通部在公路管理局下设规划与环境保护处,直接负责项目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资源环境保护(包括物理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拥有环境管理和监督职能,在环境管理上基本不受其他部门的干扰,从而能够有效地保证“环保优先”。

  公众参与

  环境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每一个人。国外的环境保护,在公众参与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公路项目的立项,首先要发布消息并召开公众听证会。在拟建公路沿线二百英尺范围内的所有居民都要通知到。除了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外,还要广泛吸收群众团体及一些对公路环保有兴趣的个人参加,让他们发表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的意见。而这些意见都要纳入报告书中,并有相应的答复。

  让公众参与在项目中,可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首先,让相关者提出意见和要求,可加强居民对项目的认同感和拥护感,减少公众对项目的抵触;其次,通过不断的沟通,可以改善公路设计,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与决策的水平。

  环境影响评价

  欧共体规定,在所有技术、规划和决策过程中,都要尽早考虑环境。一个全面充分的环境影响评价,会促进高速公路管理机构明确新建公路造成的影响。

  1992年欧洲经济委员会提出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1995年开始就综合交通网发展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试验示范研究,探索出了适合于整个欧洲的一套较为完善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体系,并于2001年3月开始实施《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法》。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新型的评价制度,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升华, 从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针对国家重大经济行为、规划和政策的评价,力求从根本上和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噪声治理

  在噪声治理方面,一般在选线时就充分考虑到医院、学校、居住区和办公区等噪声敏感点,尽量绕开,并走城市的外围。

  实在无法避绕时,则采取隧道、声屏障、低噪声路面等措施,防治噪声污染。当房屋距公路较远时,声屏障往往采用土堤式,上面种植花草,使墙体融入大自然,既保护环境,又价格低廉。

  美国1975年就编制出版了《声屏障设计手册》,并开发了相应的设计软件。国外公路声屏障图如下:
 
国外公路声屏障

  生态保护与恢复

  “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在设计、施工中,将对自然的扰动、破坏努力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如在施工前先将树木或树桩移走,建成后搬回原地栽植;在动物出没的地段建设动物通道,避免对动物栖息地的分割;尽量避绕森林、湿地、草原等重要生态区域等等。

  采取一切措施,尽快地恢复原来的自然群落。尽量避免人工痕迹,使路域植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公路绿化以保护沿线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提供和谐的公路景观为根本目的,不“哗众取宠”。

 

标签:噪声治理 声屏障 噪声敏感点 《声屏障设计手册》 顶部

上一篇:中国公路水路交通环境保护现状分析
下一篇:环保型隔音屏障优势
声屏障信息门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作者: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sooooob.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www.sooooob.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www.sooooob.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18695712058 或 cnasc@qq.com 龚先生)。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 2009-2023 声屏障信息门户网 版权所有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会员条款
商务合作:18695712058 龚先生 | 中国最专业的交通噪声综合治理门户网
福州音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 闽ICP备09000716号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