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及其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心理效应;改善和控制声环境质量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研究方向包括:噪声控制、音质设计、噪声的影响、噪声标准等。
环境声学是环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声环境及其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人类生活的环境里有各种声波,其中有的是用来传递信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是人们需要的;有的会影响人的工作和休息,甚至危害人体的健康,是人们不需要的,称为噪声。为了改善人类的声环境,保证语言清晰可懂,音乐优美动听 , 20 世纪初 ,人们开始对建筑物内的音质问题进行研究,促进了建筑声学的形成和发展。 50 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噪声源也越来越多,所产生的噪声也越来越强,造成人类生活环境的噪声污染日益严重。因此,不仅要在建筑物内改善音质,而且要在建筑物内和在建筑物外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危害。这些问题的研究涉及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医学、建筑学、音乐、通信、法学、管理科学等许多学科,经过长期的研究,成果逐渐汇聚,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环境声学。在 1974 年召开的第八届国际声学会议上,环境声学这一术语被正式使用。
环境声学的研究内容是: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及其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心理效应;改善和控制声环境质量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近年来,噪声控制研究受到普遍重视,对声源的发声机理、发声部位和特性,以及振动体和声场的分析和计算,无论在理论方法或实验技术方面都有重大发展,因而有力地促进了
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
改善声环境要求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在采取措施时,重点应放在声源上,但在很多情况下声源改变较为困难甚至不可能,要更多注意到传输通道和接受者,此外,还要注意经济、技术和要求(或标准)问题,有时还要注意建筑艺术和设计艺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