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par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hy_con').style.display='';window.parent.document.getElementById('hy_con').innerHTML='

区域建筑群密度和间距等与公路声环境的关系

  众所周知,公路噪声是一种随机的非稳态的噪声,具有流动的性质,属于线声源,而且是沿道路轴线的流动声源,影响广,其影响的范围与声源的长度(公路长度)、强度以及声源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同时与受声者,即受噪声影响区域的建筑群密度和间距也有一定的关系。

  当前排建筑群密度较大时可引起噪声的较大衰减,这样噪声对后排的影响将相应的减小,反之则反。当区域建筑群密度较大或间距较小时,可考虑采用防护效果较好、造价稍高的噪声防治措施,如声屏障、低噪声路面等,反之则考虑防护效果一般,造价也较低的措施,以最经济的降噪方式取得最好的环境效益。

  相应地,对高速公路靠近团状、条状民居群的路线方案,在设计时如果第一排房屋比较密集,那么衰减较大,应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第二排以后的民居是否噪声超标,充分研究路线声环境的影响群体规模。在环境保护设计时也应针对声环境的影响群体规模进行方案比选,尽可能保护更多的受影响者。

  声环境保护措施,应与民居风格及城镇建筑风格相协调。首先,在声环境保护措施方案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与周围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等的协调,即将与民居建筑风格协同作为声环境保护措施方案比选的主要因素。比如,在苏南地区,针对零散的民居,建议优先考虑环保拆迁;对建筑风格比较独特的别墅型民居,建议尽量进行保护,不采用拆迁方案,优先考虑绿化林带降噪,如果采用声屏障应考虑屏障与该建筑的风格协同;对条状平行于公路的民居,优先考虑绿化林带降噪兼顾景观效应,绿化条件不足时考虑采用声屏障,声屏障应与条状平行于公路的民居风格协同。对团状的民居,优先考虑绿化林带降噪兼顾景观效应,绿化条件不足时考虑采用声屏障。在苏北地区,团状的民居,优先考虑绿化林带降噪兼顾经济效应,绿化条件不足时考虑采用声屏障,声屏障尽可能简朴大方。

  其次,如果选择声屏障,声屏障作为一种建筑,更应体现区域特色。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强,生态型的工程建设已深入人心,因此,设置的声屏障可采用景观型声屏障,而且一定要考虑声屏障的形式、色彩与当地民风、民居建筑风格协调一致。比如在苏州地区设置声屏障时,可考虑采用白墙、褐瓦的景观墙形式,墙上可开窗,或者采用透明屏障,中间设窗花图案,另外还可以考虑设置生物型声屏障,种植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植物物种。

  对古镇或景观优美的建筑群路段应尽可能采用透明、透景的声环境保护措施,如采用透明的声屏障,即在声屏障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将公路沿线的美景显露出来,即景观设计中常用的“透”景手法。

  江苏民居分布、建筑风格、建筑高度、结构形式及建筑密度和间距南北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高速公路声环境保护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不同区域、不同地段民居建筑差异,并且要与民居风格及城镇建筑风格相协调,采用最经济、最适用的降噪方式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最美的景观效应。


  摘自:《高速公路声环境保护与民居关系研究》 作者:朱维红 单永体 李祝龙 袁卫宁

';